Search

[人對於空間的適應力遠超過時間]

人對於空間的適應力,約莫於兩週;舉例來說,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人對於空間的適應力遠超過時間]

人對於空間的適應力,約莫於兩週;舉例來說,都市裡租的小套房或剛剛搬進的學生宿舍,只要不是離譜的小,半個月之後就會慢慢習慣。

換句話說,買一個新東西的愉悅感差不多也就是兩週而已,兩週後會開始習慣它的存在,另一個角度是,沒有物歸原位的習慣,兩週後你也會慢慢適應,這就是為什麼家裡會越來越亂的原因:「習慣空間感後的無感」。

居住地與工作地點或學校的距離太遠、通勤時間過長,假設單趟一小時、來回兩小時,這兩小時再怎麼樣就是兩小時,每一次都會覺得很久、很累,經過越多次的重覆只會越習慣流程而增強無感的痛苦。

人並不會習慣時間和精神的消磨,除非進入另一個世界裡面,不妨試著通勤時不滑手遊、不追劇、不看書、不使用社群軟體,去經歷足夠久的消磨,另外,人也不會適應身體疲勞。

損耗時間伴隨的是內在壓力,時間不夠用、事情做不完;而身體的勞累侵蝕,則是不斷的積存身心的系統中,難以彌補且相當耗能。

此時,對比他人在你日常的通勤時間,他們還做了各式各樣的事情,同時也可能在自己的心裡又增加莫可奈何的感受,因為這就是不得不的行程。

然而,人生是一場體驗,豐富價值和內涵的人事物,是來自於花時間身體力行的結果,不論是與人相處、陪伴家人、自我進修、鍛練身體,最關鍵的就是時間和經驗,就是要花時間。

千萬不要為了省錢換大空間而選擇住在太過遙遠的地方,寧可住得小一點、生活簡單一些,也要住得方便、輕鬆。

租屋的時候往往容易取捨,因為租屋是暫時的、易於修正的選擇,但總有人在買房時,卻又突然陷入性價比、坪價比的迷思而一時失足,最後終選擇了更便宜的郊區,而沉沒在通勤地獄的疲勞和悔恨裡。

如果在疫情期間,你只能關在家裡,甚至只是一個小小的空間之中,不妨檢示看看,有什麼,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呢?沒有什麼,對你來說是辛苦的?

或者,沒有什麼,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呢?例如:沒有人打擾;又或許,有什麼,對你來說是辛苦的?可能是一個不喜歡也不常用卻堆滿早就忘了裡面有什麼的櫃子。

在疫情的第一兩週之間,對我來說,最喜歡賴在躺椅上頭,幾乎是以半躺臥的姿態耍廢發懶,度過不能出門的防疫時光。

哪件東西,對你來說,最有意義?
有它,你會比較快樂?

除了手機充電線之外,它是現代人的生命線。

在疫情的第三四週之後,開始感覺總是被支撐的腰背不太舒適,慢慢的坐不住躺椅,只好起身思考調整傢俱動線。

原來,我還是需要一張桌面空空的桌子,一張可以自在思考、寫字和讀書的桌子,不宜過大而容易使人分心。

回想剛到台北租的房子,拍攝時已退到門前的角落,右邊只有一個可以容納一人的廁所兼浴室,是非常小的一個房間,只有三到四坪大。

當年坐在那張老舊斑駁的桌子前,經過了好多美好時光,在桌邊沉思、寫作、追劇看電影,吃著簡單的食物,為了多存一點錢也住了好長一段時間。

如果選一個對你來說最舒適的角落,那會是什麼呢?
這個角落裡,有著什麼物件呢?分別是什麼顏色呢?

在這個角落裡外,可以看見什麼呢?
而你,通常會在這裡做些什麼事呢?

可以感覺到什麼呢?
可否感覺到你自己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